欢迎来到加密多
服务热线:010-88851786
广湛高铁“永兴号”盾构机正式掘进 助力粤西地区发展提速

8月23日,广(州)湛(江)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工程“永兴号”盾构机正式掘进,这是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建设者正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土开启的“穿海”新篇。未来,高铁将从海底穿城而过,实现广州和湛江双城互通,助力粤西地区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再提速。

1-1.webp.jpg

2021年6月28日,”永兴号“盾构机顺利始发。

“抓人员管理就像盾构机组装一样,联通线路、环环相扣才能高效运转;强现场管控就像泥浆处理以‘零污染’为目标一样,确保‘零浪费’‘零返工’;创品牌就像以利器‘征服’海底地层,展示‘软、硬皆可’的实力。”该项目负责人常勇表示,进场以来,全体参建人员争分夺秒、大干快上,打赢“保盾构始发掘进工期”的第一场硬仗,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如今掘进海湾正当时!

群人,一条心,协同作战

“2020年6月底刚开工,就要保2021年6月28日始发仪式节点!面对这道‘军令状’,项目一开工就大干!”日前,在盾构始发井旁,常勇向笔者介绍工期情况和推进情况,语气坚定有力。

1-2.webp.jpg

2020年6月30日,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正式开工。张朋飞 摄

湛江湾海底隧道工程是广湛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全长9640米,盾构段7352米,盾构开挖直径达14.33米,是国内目前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大直径穿海高铁盾构隧道。

“工程总工期46个月,平均算下来,意味着月均盾构掘进需达到260多米才能满足工期要求。” 该项目总工高始军从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项目转战湛江后,就仔细筹划着工期这本“明细”。

进场初期,如何快速把现有人员组织起来,把部门之间联系起来,使整个项目转起来,高效推动施工建设,成为摆在项目班子面前的现实问题。

“施工准备要快、征拆设营要快、开工建设要快,所有工作‘快’字当头,而面对前期人员少、盾构技术员年轻化、部门之间还需磨合等诸多堵点、难点,我们开始‘见招拆招’。”项目书记何子良坦言。

项目一边“请进来”指导,就近聘请一批从建筑企业退休在家且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协助指导征拆、现场临建等工作,提高效率的同时带动年轻人实干快干;还“派出去”培养,将田颂、胡明星、张跟军等年轻技术员分两批派出,一部分去广东江门进行盾构机工厂监造和技术学习,一部分去广西南崇铁路项目开展实地学习盾构掘进实操技术,快速学习提升……

1-3.webp.jpg

项目领导班子带队开展“二四六”安全大检查。张朋飞 摄

各部门之间互通有无、协同效率,影响着项目各项工作开展的成效。项目严格落实“二四六”早会制度和微信群发布工作日报制度,各部门面对面沟通理清思路、推进交叉业务,“当日事当日毕”抓好工作闭环,确保施工方案、队伍招标、物资设备进场等都超前筹划,保证现场人、机、物调配衔接有序,不耽搁一分一刻。

而湛江的天气就像变脸,变幻莫测,一天之内时而艳阳天、时而雷雨至,每年5月后还常有台风过境。

“进场后我们倒排工期,边拆迁、边进场,一个半月就开始了首幅地连墙施工,同时还要克服高温、雷雨、台风等不利天气影响,见缝插针式往前赶……”参建过青藏铁路、哈罗铁路的常勇可谓“久经沙场”,在艰苦的环境下抢工期、保节点历练过的他,似乎练就了一种“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心劲儿,对现场施工每个环节组织安排都能了然于心。

1-4.webp.jpg

施工现场航拍图。张朋飞摄

“去年7月,现场道路硬化需要混凝土浇筑,正赶上了雷雨季节。混凝土刚浇筑一半,就被一场暴雨打乱了节奏。雨停后,我们马上就组织进行人工排水、等水干了接着干……”项目生产副经理陈绍举是1981年入伍的老铁道兵,来到项目后就一直在现场蹲点,带动年轻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在现场抓生产、把牢安全质量关。陈绍举表示,这类情况都是“家常便饭”,工期都是大家在来来回回“等雨来、等雨停”中一分一秒抢出来的;看着年轻人们能吃苦,很可贵!

项目安全副经理王开明表示,为防止工人中暑,现场设置的临时医务室内,都备足了防暑降温的药品,平时还会给大家发放冰袋、藿香正气液等防暑降温物品。每年5月以后,现场所有人员、施工现场都是随时备战防汛防台风。像地连墙施工等重要节点、重要环节,项目领导班子都是24小时盯班作业,严格把控安全、质量、进度。

进场后10余天完成征地拆迁,两个多月完成115幅地连墙浇筑,3个月完成驻地建设,没有一道工序返工;盾构机工厂制造下线后22天完成海陆运输,不到两个月完成工地组装并如期举行始发仪式,多次获得业主表扬……一年多来,项目员工心里都憋着的一股劲儿,推动一个个施工节点成功告破。如今,整个项目也如同转动的刀盘一样,有序运转,向前推进。

“现在抢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为后期穿越海湾、中心城区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常勇表示。

走进项目会议室,一张员工大合照总会吸引参观者的注意:白色安全帽檐下、蓝色工装领子上,一张张黝黑的笑脸整齐划一,一个也没有落下……

一本,精细算,念好“成本经”

“老周,这台电机看看还能修好再用吗?”

“我检查一下……没问题,还能修!”

据了解,在维保中心周勉超手里,被修好后实现重复利用的废旧设备、零部件等已经数不胜数。

进场一年多来,项目把开源节流的源头聚焦到现场设备管理上,进场后就向公司申请并由公司统一调拨了一大批收尾项目的废旧设备和材料,创新成立了“维保中心”并安排专人进行翻新、维修实现二次利用。同时,维保中心还兼顾对施工现场日常损坏的设备维修功能,实现项目内部设备高效利用的“微循环”。

一直以来,项目紧紧抓住成本管理两这条线,算好“一本经济”。

“铁路项目工序多,进场大小设备多,队伍交叉作业,除了抓好设备的‘微循环’,做好施工筹划,管好现场用度,确保‘零浪费’‘零返工’等,都是控制成本的关键点。”常勇和何子良多年来参建过多条铁路线建设,2017年在京沈高铁望京隧道项目也搭过班子,两人念好“成本经”的思路自然不谋而合。

敏锐的“嗅觉”总少不了经验的积累。2020年末,项目领导班子通过市场调研和对比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数据,察觉到钢筋的价格会持续上涨,便开会研讨“当机立断”让物资部按照未来半年的用量计划屯下近千吨钢筋。果不其然,2021年钢筋价格猛涨且超过了预期价格,还出现“有钱没货”的情况。仅这一笔就为项目节省了成本约四五十万元。

“小成本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点。”这一点,常勇和何子良都颇有心得。项目从进场之初便立规矩、强管理,用制度去管人、管事,并始终牢固树立“长期过苦日子紧日子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高质量建设工程”的思想,通过建立打印用纸台,大大提高纸张利用率并减少打印机损坏率。同时,诸如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紧水龙头等不起眼的行为已成为员工的日常习惯。

“有借有还,丢了就要精准追责!”物资仓库库管雷相龙表示,项目物资仓库推行的是‘闭环物资管理模式’。他们收发二、三类物资材料尤其是钳子、扳手等工具时,都严格出入库管理、登记在册,详细记录数量、类型,归还物品时进行销号处理,尤其是每借走一样都会拍照留。针对消耗类物品根据工程部位使用的数量进行逐个点验消耗,坚持“量入为出”原则。

常勇表示,临建施工时,场地硬化、沉淀池等都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多余的一方或半方混凝土都会用来填填补补水沟、路面的边角。他还会时常带队对建筑垃圾进行“回头看”……像这样的点点滴滴,都是节约之道。

一条隧,连双城,“软、硬实力”初显

“1954年,铁道兵从朝鲜战场凯旋,抢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黎(广西黎塘)湛(湛江)铁路,仅用八个多月时间抢通,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奇迹,也因此被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后来这条铁路为拉动湛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项目特地组织员工重温铁道兵抢修黎湛铁路的历史,用红色故事定位精神坐标。

如今,这支延续着铁道兵红色基因的突击队伍又一次来到湛江,扛着“穿江越海”的新时代使命,铆足干劲为这座城绘制新通途。

“湛江湾海底隧道是湛江修建的第一条海底隧道,是800万湛江人民共同的期盼!我们要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造精品工程,服务未来湛江发展!”进场之初,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着力打造全线标准化标杆项目。如今,性能优化的驻地建设,错落有致的标准化施工现场……未多施“粉黛”便已让人眼前一亮。

塑好形象赢口碑。一年多来,项目部优化方案、提高效率、统筹规划施工工序,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控、节点工期、物资管理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准时完成业主要求节点,确保优质履约,仅2021年上半年有3个月份获得广湛公司劳动竞赛月度优胜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的“硬实力”在全线的知名度也持续提升。

百姓口中的“好口碑”更是施工生产“驱动力”。

项目进场初期,因交通导改、征地拆迁、施工噪音等问题,导致附近居民不理解,不断收到投诉

“融入地方,展示‘软实力’,一定能收获更多支持。”何子良说,项目与当地社区加强对接,不断向周边居民宣传中国铁建从铁道兵时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邀请他们走进施工现场感受中铁十四局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大盾构施工,还联合坡头区工会共同参与进辖区内特殊儿童的关爱等活动中,践行央企担当。项目也主动倾听周边居民不同意见,优化导改方案,制定夜间施工针对性措施,切实保障居民权益

项目盾构副经理王浩介绍,自今年5月份盾构机在江门市下线以来,项目通过海陆运输盾构机拆解部件,要多次占用城市道路,同时会封闭部分道路通行。“我们提前与当地交管部门沟通,还虚心征求当地百姓的意见,没想到的是这次到导改得到了广泛支持与理解。盾构机拆解运输作业有了保障,也确保了盾构始发节点。”

一年多来,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湛江日报等中央级、省部级媒体记者们走进现场,实时报道工程重大节点和建设故事,在一次次深入报道中,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在华南地区的品牌效应得到彰显。

1-5.webp.jpg

建设者正驾驶着盾构机向前掘进。张朋飞 摄

“我们正在为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家乡湛江修建第一条高铁海底盾构隧道!”是的,正如建设者们此刻的心声,他们修筑的是无数像全红婵这样远离家乡为国为家拼搏游子的归家探亲路,也是为未来粉海豚畅游湛江海湾“保驾护航”的绿色之路,更是实现粤西地区和大湾区共融共生的未来之路……

浪潮涌动,中铁十四局集团的“大盾构梦”正在湛江湾播撒。常勇表示,如今“永兴号”正式掘进,前方虽然有很多挑战,但“铁道兵是一支能打仗的队伍”,他们作为铁道兵的传人,在广湛高铁这场硬仗,一定要胜!